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澈的爱”奔流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门
首页 > 军事频道> 军事图库 > 正文
[责编:丁玉冰]

“清澈的爱”奔流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门

来源:新华社2023-04-17 11:09

24小时热图
  • “五一”假期,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庆祝自己的节日。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 “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

  4月13日,边防连官兵在进行训练。新华社发(姬文志摄)

  帕米尔高原,万山之祖,酷寒之地,英雄的精神在这里传承,对祖国“清澈的爱”在这里奔流。

  当阳光点亮了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之巅,哨兵赵文凯挺胸抬头站立在国旗杆下,右手向斜上方用力挥出,将国旗展开,随后转动绞盘,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飘扬在群山之上。

  这里是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驻地,连队组建于1949年,常年担负中国巴基斯坦边境线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守卫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驻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边防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

  走进边防连的荣誉室,悬挂的百面荣誉锦旗映入眼帘,这场景让刚刚入伍7个月的新兵高光辉内心澎湃不已。参军前,他刚刚从河南的一所大学毕业。

  “走进荣誉室,确实感触挺大的,荣誉室挂的都是老前辈们的功劳。”高光辉对记者说,“我既然来到这里,就踏踏实实干,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为连队赢得荣誉。”

  让高光辉更加激动的事,是跟随老班长周林平去红其拉甫国门及附近的一个点位巡逻。在中巴7号界碑前,周林平特意让高光辉和他一起为界碑描红。

  “作为一名刚入伍的新兵,能来到红其拉甫边防连,是无上光荣的。我们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你来到这个连队,一定要继续发扬我们‘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的红其拉甫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刻苦训练,将红其拉甫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周林平一边描红一边对高光辉说。

  “是!班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其拉甫人,定不负祖国对我的期望。”

  这是高光辉第一次到国门执勤巡逻,“看到国门的那一刻我的心里肃然起敬。”高光辉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神圣。”

  而这次巡逻对周林平来说,内心的情感要复杂得多,这位已参军16年的老兵,将在今年年末退伍。

  “红其拉甫”在塔吉克语里意为“血染的通道”。16年的时间里,它见证了边防将士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伴随着祖国富强而发生的巨大改变。

  “我当新兵刚来的时候,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周林平回忆起16年前的情景,颇有感触,“当时营房里面的硬件设施比较差,暖器都不热。晚上睡觉基本上都是被子盖上以后,再把衣服和大衣压上。”

  当时公路运输条件差,每一个月只能从山下送一次菜到山上,“菜放不住,冬天冻坏了,夏天烂掉了,那个时候就经常吃土豆、大白菜、皮芽子(洋葱)这些比较方便储存的蔬菜。”周林平说,“整个连队只有一台发电机,只能是晚上用,手机也没信号……”

  如今,连队的变化让周林平感到惊奇:第五代营房拔地而起,弥散式供氧设备让官兵在营房里呼吸更顺畅,随时可洗热水澡,吃上蔬菜大棚的新鲜菜,室内的半场篮球馆和健身房以及图书室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桑拿室也即将建成……一系列困扰历代高原守防官兵生活保障的难题,已被彻底解决。

  “我们已经实现了草莓‘自由’。”在一片繁茂的蔬菜大棚里,小战士董兴森捧着草莓兴奋地说。这个大棚里种植着数十种蔬菜水果,其中还包括从未出现在雪域高原的山竹、芒果、莲雾……

  另外,高原疾病应急救治救援机制不断完善。不久前,上级配发的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体检医疗设备,也开始在包括红其拉甫边防连在内的一线部队使用。

  更让官兵们激动的是,他们守边护边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边防”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观察执勤设施稳步升级。连队实行信息化执勤以来,执勤效率和处置能力均有提升。

  “这些年,最让我骄傲的就是边防点位的变化。我们有一个叫木孜吉里阿达坂的点位,海拔5283米,以前巡逻的时候,要想到那个点位必须两天时间,第一天早早就出发,因为没有路,骑马过去,走一天住一晚上,第二天到点位巡逻后再返回。”周林平对记者说,“现在公路已经修到了距离点位很近的地方,我们再走一两个小时的路就能完成巡逻。”

  “改变的是连队的硬件设施,不变的是一代代官兵的忠诚。”连队指导员冯康佶铿锵有力地说,“条件越好,我们越不能丢掉前辈身上的血性,越不能忘记他们在祖国边防线上的牺牲。”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包括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们在内的所有中国军人发自内心的誓言,正是他们以身许国、浴血奋战,铸成今日中国之富强基底。

  那年寒冬,红其拉甫边防连排长何玉带领3名战士前往边境执行任务,返回时被暴风雪围困。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只看到4座无言的“冰雕”,怀抱钢枪,保持着前进的姿态。那年初秋,时任连长杨波在山崖上探路时,不慎跌下悬崖,所幸被一块突出的巨石挡住,当场昏迷——“清澈的爱”奔流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之间,奔流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门之前。

  “我想在退伍前,把连队所有的点位再去巡逻一遍,这16年我在这里守卫边境线,主要做的就是巡逻这些点位。”说到这里,周林平有些哽咽。

  因为驻守边关,周林平与妻子每年只能相聚两个月。周林平说退伍之后,想尽快和妻子生一个宝宝,“当然,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继续为国戍边。”说到这里,周林平目光坚定地看着记者。

  “我的目标是一直在这里干下去”,高光辉说到,“就像我们连队的口号,‘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

  周林平和高光辉,一个即将退伍的老兵和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就像是一根链条上的两个铁环紧紧地扣在一起,无数个这样的铁环,最终组成了我们守护国门、守护边关的钢铁长城。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4月13日,周林平(右)和高光辉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7号界碑处执勤。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是4月12日深夜拍摄的红其拉甫哨所。哨所与满天繁星相互辉映。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4月14日,边防连战士在乘车巡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 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巡逻。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董兴森手捧刚刚采摘的草莓。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4月13日,边防连官兵出早操。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赵文凯展示自己培育的辣椒苗。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4月13日,周林平(右)和高光辉执勤时给界碑描红。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摄

4月13日,边防连官兵在红其拉甫国门巡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图书室阅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4月14日,边防连战士准备乘车去巡逻。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巡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图书室使用电子产品。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4月13日,边防连战士在国门巡逻。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4月14日,周林平(右)和战友在乘车巡逻。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4月13日,周林平(右)和高光辉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7号界碑处执勤。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